由于我国门窗系统多为引进欧洲门窗系统,如旭格系统、阿鲁克系统、欧标系统等。其中前两者为各自独立发展的特有门窗系统技术,其五金配套槽口为专用槽口,通用性差,五金配件无选择性,必须使用其配套产品。而欧标系统的门窗采用欧洲标准五金配套槽口,其在欧洲配套生产厂家多,使用者对于五金品牌的选择多,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好,市场占有率高。
因我国目前市场流通的各种系列的铝合金内开窗,大部分采用欧标20槽口,现就其选用五金件时应注意的几点做一介绍。
1.检测门窗系统槽口是那种槽口系统,选择相应五金件。
2.根据窗户的使用功能及实际情况确定开启形式(如内平开或内开内倒等)。
3.选用与本系统槽口相对应的五金件,因欧标槽口根据具体的窗扇大小及重量分为不同的几种类型,故此在选用时需先确定其为几号槽口。
4.合页或铰链的选择,在槽口相对应的前提下,应注意其承重力是否满足窗扇的使用条件。
5.考虑五金执手的装饰性。
6.如果窗扇的尺寸过高,合页侧需加设锁紧机构。以保证窗户的各项性能指标。
只有通过优质的五金系统和精心设计的与之配套的门窗型材系统,才能组合出优质的门窗产品:这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需要门窗公司和五金件企业紧密合作,精心的设计,并投人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才能达到设计目的。
五金 - 永康五金
中国五金之都(中国五金之乡)浙江省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黄帝铸鼎,春秋锻剑,汉造驽机,唐制铜铳”,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五金产品集散中心,素有“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之说。
永康五金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黄帝曾在现永康城南的石城山上生活居住、炼丹,并铸就了黄帝鼎。从那时起,冶炼就在永康这块土地上播散下了种子,一直延续下来。从宋代起,永康就有许多铜匠、铁匠、锡匠走南闯北。建国初期在外谋生的永康工匠就有2万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近几年来,永康市委市府实施科技五金的战略,勤劳朴实的永康人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创新,五金产业跳出了传统五金的圈子,逐步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并出现了超常规、滚动式的发展,五金产业已成为永康经济的支柱产业。
永康工业发达,非公有制经济活跃,个私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十分天下有其九。以“五金、机械、手拖、柴油机、电动工具、衡器、有色金属冶炼、汽配摩配、家用电器、精细化工”等行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科技五金城已成为全国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强劲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并将逐步成为全国五金科技开发研究和中试基地、五金产品信息中心和技术交流中心。建设中的五金科技工业园将为永康经济飞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到2000年6月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达2.6万家,个体工商户23133户,私营企业为2848家,私营企业总数已跃居金华市位。2000年1至6月,个私企业创产值95.5亿元,上缴税收11153万元,比1999年同期增长197.8%。其中五金机械企业数量和总产值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和总产值的80%以上,五金产品达到20000多个(其中出口创汇产品1200个),拥有电动工具、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家用五金、五金工具、园林工具等,大至轿车、农用车、手扶拖拉机和摩托车,小至汤匙、水龙头、真空杯、滑板车及系列餐具,一应俱全,以质优、价廉、美观、实用为特色,风行国内外市场,深受用户欢迎。特别是防盗门、电动工具、变型农用运输车、铜材压延、包装钢桶、汽车和摩托车配件、衡器及其配件、不锈钢制品、真空杯和“永康四刀”(锉刀、剪刀、菜刀、刨刀)等等都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面临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永康市还直接在西部地区和边境口岸创办五金城分市场。目前,以浙江永康中国五金城为龙头的五金销售网络,正在全国形成,并逐步开始向海外延伸。国内外各种五金产品纷涌汇集到永康,奠定了中国五金城在中国五金批发市场的龙头地位,永康五金真正实现了从小五金向大五金的转变,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昂首奔向网络经济时代!
咏中国五金之都
八方商贾慕名来,五金产品越洋去。
龙腾虎跃今胜昔,繁荣更自展宏图。
五金 - 金沙五金
五金是佛山市金沙镇的支柱产业,也是南海区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目前,全镇共有大大小小1000多家五金企业,超过全镇工业企业总数的70%,主要集中在华南五金产业基地北区。据市场调查,金沙的五金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0%,在广东省市场占有率约为40%,近50%直接或间接出口到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金沙已经成为华南地区的小五金生产基地,全国的五金重镇,“中国日用五金之都”。
五金强镇的榕树效应
金沙的五金行业近年来在镇政府的“扶大扶优扶强”下,其中不少企业从原来十几人的小企业发展到数十乃至几百人的中型企业;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有了极大的提高。不仅如此,品牌战略、品牌效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如今,金沙五金在客户心目中的信誉度越来越高,“做五金,去金沙”成为许多客商的共识,五金企业纷纷抢滩金沙。
飞速发展的五金行业还孕育了成熟的铁料市场、五金产品配件供应链条、完善的物流业和大批五金业熟练工人,华南五金交易市场和金沙铁料城这些有形的五金市场也相继崛起。随着“华南五金”、“金沙五金”品牌的打响,进一步树立起该镇五金产业的形象,提高知名度,形成该镇既有五金“产处”又有市场“聚处”的五金工商业氛围。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更产生了“榕树效应”,令不少五金业主都认同“在金沙做五金,肯定可以成功”。“榕树效应”更吸引并带动了如炊具业和灯饰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整个金沙已发展生产灯饰产品及配件的企业有50多家,一些省内外企业得知金沙灯饰业迅猛发展后,也开始抢滩金沙,分享灯饰业的聚集效应。现在,国际知名品牌欧司朗、菲利普、松下的灯饰产品也从这里生产并畅销世界。
五金为何在金沙腾飞?
“金沙五金业的腾飞,离不开金沙政府为企业搭建的完善的服务平台。”金沙镇品艺灯饰有限公司的老板郭泽均不无感慨地说。在创新中心技术人员上门提供技术援助下,品艺的技术越来越精湛,业务也越来越宽,中国的30多家知名灯饰公司都找上门来,争相认购“品艺”灯饰产品,就连国际知名品牌松下等也向它抛来“橄榄枝”。郭泽均自豪地说:“现在是品艺选择客户,而不是客户选择品艺。”
政府助企业腾飞的故事在金沙很多。为了帮助金沙五金企业改造和升级,进而稳固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针对金沙五金企业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生产工艺技术相对落后、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营销渠道单一、市场信息滞后、企业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金沙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应用”的发展模式,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整合各种资源,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自1999年末,先后组建了广东五金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五金交易网、南海华中科大模具研发制造有限公司、南海华中金望新技术开发中心、华南五金网络科技培训中心、华南五金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非营利性质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正是在这种完善的服务网络的帮扶下,金沙五金行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佛山五金行业协会成立
9月15日下午,南海区及周边地区五金行业巨头云集在素有“中国的小五金之乡”之称的———金沙,佛山市五金行业协会在此成立。此举标志着南海区小五金企业“抱团打天下”和南海区五金行业集群式发展的新时期来临。
佛山市南海区五金行业协会首任会长姚中沃表示,协会成立后,将从搭建行业共享的技术创新、信息、物流平台,行业沟通交流和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企业经营管理咨询,制定行规行约,协调行业自律等多方面促进行业发展。
五金 - 大足五金
大足五金是以大足县龙水镇为中心,蔓延全县的一个大的五金生产群体,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产品内销全国各地,外销东南亚、澳、美、欧等地区和国家.由此在五金行业流传着“北有王麻子(剪刀),南有张小泉(小刀),西南有龙水小五金”的顺口溜。90年代初,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定购买轻便锋利的龙水“邓氏”菜刀,大足五金更是名声大振。目前,大足五金已经形成“日用五金、炊餐用具、农机配件、匠作工具、建筑五金、农林器具、畜禽用件、卫生器械、综合杂件、民族乐器”等十大门类、2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的产品体系,从业人员9万余人、年产值40亿元。“中国西部五金之都”正式授牌大足,大足县表示,大足县将以此为契机,重点发展不锈钢产品、锁具、家具五金等重点产品,打响“龙水五金”品牌,以优良的软硬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五金行业,共同将大足五金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高效益。
五金 - 国内市场
迅速壮大的我国五金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加强,我国正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实现着由五金大国向五金强国的跨越,从“小五金”到“大产业 ”,我国正成为全球五金制造中心, 五金业是个既传统又新兴和现代的产业。五金制品用途广泛,过去,人们叫它小五金,诸如钉子、剪子、扳手、刀具。这些小小的五金制品,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产业,
资料显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时间里,五金行业和企业在规模、管理、效益、产品品种、质量 、档次、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方式等方面,都大大缩短了与世界的距离,甚至在有些方面超过了国际水平。2005年我国五金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385.9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3%。其中,出口总额为305.12亿美元,同比增长26.44%。我国五金行业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发展,年总产值达4000亿元,高于家电行业。我国整个轻工业的出口额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5%,五金行业的出口额排在轻工业的前三位。我国的五金产品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五金产业大国。
我国五金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40种产品、不足500个品种,激增到现在的1万多个品种;产品门类也已经从过去传统的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三大门类,增加到了包括淋浴房、燃气用具、吸排油烟、厨房设备、烹饪器具等10大类产品。
五金企业的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2000多家增加到5万多家。超亿元的规模企业从1988年时统计的三环、张小泉、固力、长城精工、文登威力等14家企业,迅猛上升到现在的100多家。如今,五金规模企业拥有的大都是现代化的工厂。
在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地,已形成许多特色经济产业基地,五金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重点发展产业,并在全国五金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设施配套、产业发展成熟度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使我国日益成为全球五金制造的中心:主要五金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均高于产量的增长率,更高于国内市场销售的增长率;电动工具、手工具、建筑五金产品等传统的出口大类产品增幅很高。--产业龙头带动,我国五金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我国五金产业从“小五金”迈向现代五金,面对的是包括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锁具安防、厨卫产品、日用五金等内在的几大领域,每年贸易总额达1000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从1996年至今,我国先后建立了拉链、电剃须器、不锈钢器皿、铁锅、刀片、自行车锁等14个技术开发中心,压力锅、电动剃须器、打火机等16个产品中心。这些中心陆续开发出生物指纹锁、爆炸复合不锈钢菜刀、剪刀、防火拉链、遥控电压力锅等的产品,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五金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不断扩大,技术创新产品不断增加。仅仅规模企业拥有的自主创新产品,每家至少有几个,有的甚至达到10多个。
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烹饪器具、水龙头、油烟机、剃须刀等行业产品相继被列入“中国”评价目录,五金行业先后共诞生了近50个“中国”。这些中国企业和产品成为五金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头雁”。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积极培育和打造具有专业细分、有着紧密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在全国培育了23个五金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专业细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近年来我国五金行业呈现的一个崭新的特征,产生了积聚效应。 --五金行业前景看好,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五金产品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以小小的锁具为例,就足以说明行业的巨变。以前锁具家族只是一般的家用锁、自行车用锁,但随着摩托车、汽车工业、住宅的发展,一些企业随之开发出适合现代交通工具的各类摩托车锁、汽车锁、防盗安全锁。不仅锁的品种增加了,而且传统产品也显示出高科技的魅力,电子锁、指纹锁等相继问世便是有力证明。传统的工具五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园林工具开始向纵深延伸,修剪枝杈的剪刀不再简单,而逐步被新开发的适合家庭和社区建设的手工、电动工具、锄草机等所代替。
尽管我国五金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毕竟工业底子薄,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在高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知名度、企业现代管理、物流业态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加强和提升。我国企业的产品不少还属于为国外企业OEM的贴牌生产,同时,国内不少企业的产品还停留在低档市场的低价位竞争上。
目前,五金行业正在推进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一是调整行业、企业结构,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高、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使全行业国有、民营、私营等不同成分的企业比例更加合理;三是调整产品结构,使企业逐步建立产品开发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四是调整全国五金产业布局,使其更加合理,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怎么样才能使企业具有持续竞争力,是很多五金企业都在思考的课题。于是,“大五金制造”的概念逐渐被五金业内企业人士及专家们在各种场合提及,整合五金-制造产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五金行业主要是通过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加工组装进而成为产品。只要是以一个个金属部件组装为主要工序的工业领域都是属于五金行业的范畴。如果我们把五金制造的概念扩大到整个制造领域,从制造业的高度来思考五金行业的发展,“大五金制造业”的概念由此而生:从金属材料采炼加工到初级金属制品的制造到通用生产设备的制造,再扩展到国民经济各行业专用设备的制造,这一整个产业链条里的生产活动,都可以称做是“大五金制造”。
近年来,在五金产业集中的地区,例如浙江永康,广东佛山等地,传统的五金生产企业逐步实现前向和后向整合。原本只生产五金备件的厂家也涉足大型机械设备的制造。通常一个地区的企业,也实现了从原材料加工到备件供应到成品制造的企业间战略整合。五金制造企业也更重视产品的研发和科技创新,科技研发也促进了五金企业的产业升级。“大五金制造”在产业集中地区已经蔚然成风。
其实小五金向大五金转变就是传统五金向现代五金转变的过程,而这的选择就是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兴园,科技兴业之路。如何整合五金行业内各方资源,让五金制造产业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信息整合功能给行业的联盟提供了可能: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给众多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跨越空间的买卖平台,利用网络销售自己产品已经形成风气。2004年度中国商业价值的商业网站中,行业B2B占据了大半江山,五金类的行业网站更是位列前茅。
了解更多的五金手册中的五金概念,请访问:五金手册全集。
五金手册
据五金手册记载,五金制品亦称金属制品,主要是指使用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制造日常生活与生产用的(不包括机械制造)五金制品。武汉的金属制品起源早,种类多,是手工业的传统行业和骨干行业之一。
清代,金属制品的主要行业为铜器业和铁器业,尤以铜器发展为早。康熙年间,汉口已形成庞大的铜器制品业;嘉庆年间,铁器业发展到铁行13家5 000余人。清末,武、阳、夏三镇金属制品的手工业行业发展有铜器、铁器、刀剪、炉坊、锡器等,共1 200余户,约占全部手工业店、坊数的1/4。其中,除70%为铜器业外,铁匠铺有259户。
20世纪20年代以后,据五金手册介绍,武汉的金属制品业又有新的发展,除传统的铜、铁器外,增加了白铁、钢精、钮扣、电镀、铜铁床、证章、铸锅等自然行业和产品。到1933年,金属制品业有1 300余户。其时,铜器业呈没落状态;铁器业则有较大发展,共有420户,并形成文帮、武帮(杂炉)、刀帮、锉帮、剪刀帮、剃刀帮等行帮;白铁业则因1931年武汉遭受水灾后修复檐沟等的需要而发展到380户,成为较大的行业。
武汉金属制品业除“汉口铜器”于清末民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外,近百年来,创造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经60年代初挖掘和恢复生产的有曹正兴菜刀、胡兴发剃刀、潘乾太篾刀、张同兴药刀、牛同兴皮刀、聂兴隆钟表锉、罗义顺刨铁、席祥兴斧头、杨和兴锥条和雕刀、李三泰锯条、黄兴发鱼钩等产品。自70年代后,有的被淘汰,有的则人亡艺绝,无以为继;维持生产和有所发展的只有曹正兴菜刀和席祥兴木匠工具。
五金配件制品在武汉市二轻工业出口产品中占重要地位,50年代有剪刀出口。尔后陆续进入国际市场的有菜刀、拉链、煤油炉、门锁、打火机等。武汉还是中国出口手工工具的重要基地之一。据五金手册介绍,自1973年始,先后有10户企业生产出口工具。扳手、钳子、钢锯条、钢锉等产品行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钢锯条、铁砂布、木砂纸、水砂纸、砂纸圆盘、地板砂纸等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水平。1979~1985年,五金配件制品出口额为3 063万元。
五金 - 相关信息
2006首届中国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 该工业设计大赛是第11届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主要内容之一,由博览会组委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浙江省生产力学会和永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永康市经贸局、永康市科技局、永康经济开发区等单位承办。以后每年在中国五金博览会期间举办一届,是一个免费参与的全国性五金工业设计竞赛,是一个高水准、高层次、高标准的工业设计大赛,也是目前的全国性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大赛。 本届大赛以"创新引领产业,设计畅想生活"为主题,旨在培养挖掘我国的工业设计人才,展示现代工业设计的新思路、新概念和新主张,提高我国五金工业产品设计能力,提高五金工业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从"五金大国"向"五金强国"跨越。
五金为工业之母;国防之基础,五金材料之产品,通常只分为大五金及小五金两大类。大五金指钢板、钢筋,扁铁、角钢、槽铁、工字铁及各类型之钢铁材料,小五金则为建筑五金、白铁皮、锁类铁钉、铁丝、钢铁丝网、钢丝剪、家庭五金、各种工具等等。就五金之性质与用途,应分钢铁材料、非铁金属材料、机械机件、传动器材、辅助工具、工作工具、建筑五金、锁具五金家庭五金等九大类